教师作品少年锦时

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饶雪漫《左耳》

“又回到春末的五月,凌晨的集市人不多,小孩在门前唱着歌,阳光它照暖了溪河,柳絮乘着大风吹……"儿子在我身边练习吉他唱着《少年锦时》,我的思绪随着歌声飘回年少时光一一那些日子真好!

黄河缓缓流经家乡,灌溉出肥沃的土地,这里盛产小麦、花生、大豆、玉米……“粮所”就坐落在黄河滩区一个寂静小镇的西南边上。小时候,爸妈在这儿工作,我和弟弟从小就跟着他们在粮所大院生活,大院里住着许多和我们一样的孩子,每天都热闹极了。

我也不知道“粮所”这个单位的全名叫什么,反正大家都这么叫它。它四周用青砖垒起高墙,是一个四四方方大大的院子,气派的大门(因为没有谁家的大门有它高大,连镇上学校的大门也比不上它。)坐南朝北正对着院子里宽阔的主干道,这条笔直的水泥路将大院一分为二,一边是工作区,一边是生活区。

工作区

路的西面是工作区,有一排排红瓦白墙的仓房,仓房有两层楼那么高,里面宽阔无比。仓房前的地面全部用水泥硬化,整洁漂亮。最北边的一排是面粉加工厂。夜晚,机器轰鸣是几位爸爸们在这里磨面;白天,秤砣秤锤叮铛是几位妈妈们在这里售卖面粉。因为面粉质优价廉,所以小厂也是名声在外,十里八村的人都到这里买或换面粉(可以用小麦换面粉。),生意很是兴隆。

磨房门前有一棵高高的梧桐,三四个大人挽起手来才能将它围住。春天一到,满树的梧桐花开,远远望去像一个巨大的粉色绣球。我们站在梧桐树下痴痴看着,目光中满是敬畏,仿佛它是一位老神仙,从不敢在它身旁调皮捣蛋。

夏秋两季,家长们总是没日没夜地忙碌,连做饭都不上心了,只因在开仓为国家征收粮食。那些日子里,乡亲们都来交公粮了。(那时国家是发展初期,农民种地要给国家交粮。现在多好啊!不仅不用交粮,国家还给农民补贴。)许多的人,许多的驴车,许多的马车掺杂在一起,熙熙攘攘地排起一条条长蛇,远远堵塞了大门,占满了通道。

我们这些孩子上学放学像翻山越岭一般,熟练地爬到这个车上跳到那个车上。此时,大人们一边称着粮食一边为我们担心一一别被马踩了呀!别让车轮给压着呀!但我们觉得爬来跳去是多好玩的事儿啊!大人们又想到老乡们天不亮就来了,到了晚上还没交上粮,在太阳底下晒了整整一天,连顿饭也吃不到嘴里,水也难喝上一口,也是辛苦。为了加快速度,所长和大伙一商量,白天大家伙齐上阵,夜里加班,上半夜和下半夜分成两班倒。家长们整天不着面,我们这些小屁孩玩得更疯了。征收季节过后,往南的每排仓房里都装满金黄的粮食,直埋过了房梁,怕粮食从门中溢出,先用挡板在门口一层层严严闸起,把口封死,要不连仓门也要关不上了。

装满所有粮仓后,大院又空荡荡地恢复了宁静。大人们却仍不得闲,要为贮藏做准备了。首先,所里发下白布和绵线,请妈妈们做出大量的口袋来装干燥剂,我觉得这是妈妈们最喜欢做的事了,因为有补贴。在自家厨房前绿莹莹的丝瓜棚下,挂满果实的葡萄藤下或开满黄花的南瓜架下,她们三五成群搬出自家的缝纫机赶制口袋,手头快的裁剪,缝制,手头慢的跑腿,整理。

蜂儿“嗡嗡”在瓜藤架上忙碌,她们“嘻嘻哈哈”在架下边干活边说笑,谈论着征收粮食过程中发生的趣事。这个说:二哥两口子真行!不怕得罪人,拦回了好几个秤完粮食不往仓库里倒,还想装上马车偷偷运走的人,为国家减少了损失。那个说:小齐那小伙子没得说,除了在仓房维持秩序,还常帮乡亲们往里扛麻袋倒粮食,每天都把他累得不轻,是个实在人儿,大伙可得操心给他说个好媳妇!也有人说起了自己的囧事,原来她负责开凭证,有些老乡的名字很奇怪,像“耙篱”啦,“粪槽”啦,“抓钩"啦,“棘藜”呀(过去的老人希望孩子好养活,特意起贱名以示对孩子的珍爱。)……她愣是不会写,实在尴尬,只好偷偷拿上儿子的词典到仓房那儿现查现写。大家一听都有过这样的囧事,不由地嘻嘻哈哈笑做一团……

口袋做好干燥剂装完,就轮到爸爸们上场了。爸爸们先把干燥剂埋入各个粮仓,之后还要每天通风透气,观测粮仓的湿度温度,防止粮食发霉变质,更要时刻提防火灾水害。粮食在大们的精心保管下,这类事情从未发生过。

初冬,大人们用写着日期盖着公章的封条郑重地封上仓门,迎来一冬的闲暇时光,直到第二年春天开启。此时,只见一辆辆卡车又排起长龙把凝结着乡亲汗水和大人们辛劳的食粮运向远方,大人们叫这为“走粮”。食粮变成了各种食品:面粉、馒头、方便面,面包,食用油……走入千家万户。

生活区

水泥路以东就是生活区了,与水泥路并行的是一条用方砖砌成的排水沟,它直穿过南墙,流向村外。紧挨着水沟的是从北到南的一条红砖墙,墙上还有花格镂空,挺讲究。路,沟,墙将工作和生活区明显分开,当然这道墙也留下三个出入口,沟上铺几块水泥板与主干道相通,方便人们通行。

墙以东也是一排排整齐的房子,它们和仓房一比显得小巧多了,最北边与大门紧邻的几间房是会议室和财务室,房前有两棵枝繁叶茂的老椿树高耸入云。每月家长都到这儿领一次工资,每每看到妈妈数钱时美滋滋的模样,我觉得这是顶重要的部门了。

其它的房子便是住房了,一家子住上二三间,一排房子能住上三四家。所里也为每家生活考虑,每排房子对面又给盖上四间小厨房,厨房窗下再给垒一个小石台就是餐桌了,排列整齐的厨房和餐桌,一家一个。

生活区靠南墙最偏僻的一排房是仓库,最东边一间停放着全所最值钱的资产——一辆军绿色卡车。明浩的爸爸是专车司机,很少见到他开车,常见他天天擦车,擦得锃亮。这辆车很金贵,轻易不肯开动。如果老乡们谁家要娶新媳妇儿,就会央求所长借车,老所长总会乐呵呵地答应,送上恭贺的话。卡车回来时打扮得像个漂亮新娘,车头车灯上带着大大小小的红花,就数车头上的红花最大了,是我们争抢的对象,谁要抢到了就像拥有了全世界一样满足。

剩余几间存放麻袋,麻绳,磅秤等杂物,妈妈是仓库保管员,时不时要去那里。我对仓库很恐惧,认为里面黑乎乎的住着鬼。但只要看见妈妈去那里,我就慌忙跟上,走到门口的黑槐树下站住,就再也不敢进去了。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看着斑驳的树影在脚下晃动,我就疑心是鬼来了,心揪到了嗓子眼儿一一不放心妈妈,怕妈妈在里面被鬼吃掉,不时喊“妈妈”两声,听到妈妈的回声,才能稍稍放心一小会儿。

住房与南仓房之间还有一大片空地,一家分上一小块翻地松土,都用心规划着这片菜地,这儿撒上包包子的萝卜,那儿种上孩子爱吃的西红柿,这儿插上爸爸最馋的辣椒的苗,那儿搭上菜架,种上常吃的黄瓜和豆角,蒜地里再撒上一些水灵灵的小青菜,照顾到一家人的喜好。菜园旁边有两个蓄水池与排水沟相连收集雨水,本来是为救火准备的,平时的功能用来浇菜,真是一举两得。现在想起大院的构建真是无一处不合理,无一处不妥帖,在我心中完美至极。

一家人

那时的我们就像一家人。妈妈们一边做着饭一边隔着窗聊天,从不寂寞。爸爸总抱怨为什么同一盘菜里,有的炒成了黑炭,而有的竟半熟。嘻嘻,我就知道是因为妈妈只顾着说话忘记了翻炒了。谁家要是柴米油盐没有了,顺手就借很方便,谁家菜地有自己中意的菜随意采,不用客气。不管哪家改善伙食,总要多做些,给邻近几家各端去一碗,让孩子们解解馋。只要天气晴朗,家家坐在外面吃饭,这是我们露天的餐厅。谁家吃什么,谁家妈妈手艺高,谁家爸爸吃饭爱咂嘴,谁家孩子吃饭爱挑食……大家都知道。

特别是每逢过年更是其乐融融,记得大年三十晚上,每家做上两三个拿手好菜,爸爸带着自己收藏的酒,孩子提着自己钟爱的奶糖瓜子齐齐地到会议室集合(只有会议能容下这二三十口人),把几张木桌拼在一起,大家一起吃团圆饭一起过年。我也记不得吃过什么,只记得爸爸们在畅快地喝酒划拳,妈妈们在絮叨着丈夫的毛病,孩子的不称心,看着她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总觉得她们口是心非一一没有她们嘴里说的那般不如意。孩子们则围着桌子打来闹去,这时吵翻天大人们也懒得管了。到凌晨12点,大伙一起到院里放鞭炮,企盼新的一年是个好年景。现在,每当听到过年的鞭炮声我便想起那时的冬天,那时的冬天我从未感到过一丝丝的寒冷,心里总是暖暖的。

受欢迎的爸爸

冬季是闲暇的,一场大雪过后,白茫茫的一片,世界一片寂静。这时,爸爸会找出旧沙窗仔细地把经线纬线拆开,然后揉搓拉扯弄得一团糟,做成捉鸟的网,再抓上一把小麦籽,喊上我和弟弟去捉鸟。

地点选在仓房前,因为仓门封上后很少有人来,不会惊扰到鸟儿。先把鸟网向四周扯一扯,然后我和弟弟把它放在雪地里,网太轻怕风把网刮跑,再薄薄地撒上一层雪压住,最后爸爸把带来的小麦籽也撒进去,捉鸟的陷井就做好了。

爸爸说现在是抓鸟的好时机,雪把大地盖得严严实实的,鸟儿找不到食物,当看到网中的小麦籽,就会来这儿觅食,它们啄食须在网中钻来找去,很容易被乱线缠住,这样就飞不掉了。听着爸爸头头是道的讲解,我和弟弟对爸崇拜极了,觉得爸爸的智慧是我们永远也赶不上的。

下午一放学我和弟弟放下书包就招呼小伙伴一起去看有没有抓到鸟儿,没有,我们扫兴而归。吃过晚饭天已黑了,我又拉上弟弟再次去看,依然空空如也。月亮高悬,只见空荡荡反射着亮光的雪地上站着两个小小黑黑的呆影。也许时间还不够长,等等总会有的,我这样安慰自己,仍旧每天去看,但都是一无所获。

不知过了多久,网中的小麦籽不见了,再撒一把;又不知过了多久,雪化了,捉鸟网被风吹得到处乱滚;不知何时又一场大雪把网彻底埋藏了。这种游戏,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差不多每年都要玩一次,虽说从来没有捉到一只傻鸟,但我们每年仍会满怀期待地去做。

爸爸的捉鸟网虽不好用,但它却丝毫不影响我爸爸在我们这些孩子们心中的位置一一讲故事可是我爸爸的拿手好戏。一到寒假,院里的小伙伴们常来我家缠着爸爸讲故事。火炉烧得红红的,周围再放上花生烤着,大家边吃边听。“黄华洞,黄华洞,六十年一开门……”爸爸一开口就把我们引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当洞中的怪物九头鸟抢走新娘时,我们跟着气愤。当新娘从神仙口中得知九头鸟的命门是中间那颗真头时,我们看到了希望。当聪慧的新娘一只手给九头鸟的脖子挠痒痒哄骗九头鸟把脖儿伸得像麦杆儿一样细,另一只背在身后的手里提着刀,手起刀落切断鸟脖子时,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一个不够还要再讲《杀猪倌当驸马》,这个故事最滑稽。才高八斗的公主写下个奇字挂在城门上让人来识,谁要全认得就让他当附马。几个月下来,全国的才子都来了也认不了几个字。此国没有人才啊!我真替公主着急。这天,杀猪倌也来凑热闹,看了半天脱口而出说:“一字不识。”他的意思是一个字也不认识,可偏偏看守奇字的大臣误以为他只有一个字不认识,急忙禀报皇上,皇上又急于求成,就这样杀猪倌稀里糊涂地成了驸马。我们笑得前仰后合,这个国家真奇怪,从国王到大臣都是糊涂虫?后面还有“杀猪倌夜宴戏群臣”“杀猪倌智勇救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最爱,总是缠住爸爸一讲再讲,妙就妙在爸爸每次讲都略有不同,常讲常新,我们百听不厌。

现在我又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依旧引人入胜。

爸爸讲累了,就会叫来小永的爸爸下象棋。见我们仍不愿离去,他们就教我们下棋,如:马走“日”,象走“田”,“炮”打隔山,小卒过河就是“車”等等,目标就是动用一切兵力和智慧保卫自己的老将,吃掉对方的主帅。我们大致略懂后爸爸就去别家找两副棋子,让我们在旁边自己下。不时也有几位家长来凑趣,有看爸爸下棋的,也有看小孩下棋的,时不时还给我们指点指点。惭惭地我们爱上了下棋,不用大人招呼,我们自己每天也要杀上几盘。整个寒假在自娱自乐中渡过,完全不记得写作业的事情了。

春天的早晨,我最先看到土缝中钻出来的小草,鹅黄色的嫩叶挂着点点露珠,真可爱!用手一触,润湿了手指,往太阳穴上摸一摸,甚是清凉醒脑。厨房前的葡萄藤也吐出了绿芽,上面有一层白白的绒毛,仿佛吹一口热气就能融化。几声鸟叫打破宁静,大院里热闹起。早晨起床,大们催促孩子们吃完早饭赶紧去上学,自己也着急去西区上班,一天的忙碌开始了。

现在,最受大家伙欢迎的爸爸是谁呢?小卫爸爸。小卫爸爸的手可巧了,又爱钻研,会缠电机修电器,各家的洗衣机、缝纫机、电熨斗坏了都要麻烦他,小卫爸爸总能手到病除!最奇的是他还会织毛衣裁衣服,真是神了!为什么他连女人的活也要做呢?还不是小卫爸爸眼界高是个讲究人儿,瞧不上小卫妈妈的手艺。(那时的生活都不富裕,一家老小的衣服都是妈妈们自己做。)

我们喜欢他,还因为小卫爸爸会扎风筝。一放学,我们连自己家也不回,一头扎到小卫家。一群小孩儿挤在她家的水泥台上,边写作业边等她爸爸下班。小卫爸爸回来一看就明白了,笑说:“恁都比一比,谁的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风筝就是谁咧。”我们一听写得更起劲儿了。

当看见小卫爸爸从屋里陆续拿出材料:去年的旧竹帘(太旧的竹帘不能用,竹篾没有韧劲儿)、细线、浆糊、大白纸(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只能买到白纸,没有其他色彩的纸)、剪刀、小刀,再搬把凳子坐在外面开始时,我便忍不住好奇,决定先不写作业,要偷师学艺。

小卫爸爸先用小刀把竹篾削薄作骨架,削薄是为了减轻风筝的重量利于放飞,但也不能太薄,风筝骨架不坚固也飞不起来,至于厚薄的程度小卫爸爸心中有数,接着用一长一短的两个竹篾在中间位置十字交叉,用细线固定好做支架,接着把十字支架的四个顶端也用竹篾首尾相连,用线扎好,修剪整齐,一个菱形的骨架就做好了,涂上浆糊,糊上白纸,再次修剪整齐,然后剪6个纸条,四条把菱形的边包裹好,两条粘在风筝尾部保持平衡,最后四个角分别穿上线,四条线收拢在一起绑上长线,一个简易的风筝就做好了。你别看着简单,小卫爸爸说诀窍在线的绑法上,拉起这四条线和风筝要有一定的角度,才能放飞,角度不对就飞不起来,我终究没学会。

为了满足我们的愿望,小卫爸爸一下班就抽空做,一共做了八九个,一人一个。为了给我们区分风筝也为更漂亮,小卫爸爸用蜡笔细致地给每一个风筝画上图案,画只小黄猫,画只红公鸡,画只花蝴蝶,画条大鲤鱼……一个个栩栩如生。拿着漂亮的风筝,我心花怒放,眼睛都措不开了,这是我最珍贵的玩具。

和风微熏,春意正浓,在粮所大院的上空飘荡着几只风筝,院里回响着孩子们的笑声,追逐声。

难忘的往事里,总少不了爸爸的身影。

新天地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天,我们又在水泥路上放风筝,二强的风筝从手中滑脱,随风越过了高高的南墙。小二强难过地咧嘴直哭,怎么劝也哄不好。当我看到穿过南墙的排水洞时,灵光一现想出一个好主意——顺洞爬出院外找风筝。

来到洞口,我们一个个鱼贯而出。眼前展现出一片全新的世界,远处是广阔的田野,两三个小村庄散落其中,泥土小路在绿色的田野中若隐若现。脚下是一片清澈的湖水,一群小鱼儿在水面荡起涟漪,湖边环绕着绿柳,鸟儿藏在树荫里清啼,这里真是别有洞天。我们站在岸边欢呼起来,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把钻过来干嘛的事全忘了。

爬到树上折几条柳枝编个花环,再拧个柳笛,或光脚卷起裤腿站在水里试着抓鱼,我们玩得不亦乐乎,忘记了回家。天已黄昏,远方隐隐传来妈妈们的呼唤声,我们慌忙爬回,临走每人还不忘在岸边挖块胶泥(一种粘性很强的土,土话叫“胶泥”。)带回去。

我们又有了新玩具,坐在家门前的走廊上,拿着胶泥连揉带摔像和面一样,一直到它细腻光洁软硬适度为止。捏一个荷花盘、一个小碗、一个小茶壶、小凳子……用小树枝画上图案,放在窗台上晾干后,大家都拿出来放在一起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呢?当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最好。拿回家摆放在桌子上,我拿它们当艺术品欣赏。

玩得最带劲儿的是摔“皮窝窝”,就是用胶泥捏成碗状,口朝下使劲儿摔,底儿破了口,其余几人都要拿自己的泥去补这个洞,标准是泥的大小要能补上破洞,所以谁的皮窝窝破口大,别人赔给他的泥就多,谁就赢了。玩这个戏游也要技巧,那就是皮窝窝四壁要匀而厚,底要大而薄,摔时力道要准而猛。为了达到这三点,我们在做上可是下足了工夫,但总是小卫赢,她可是继承了她爸爸手巧的基因呐!

有时也因摔皮窝窝闹闹矛盾,谁的洞破得小要别人赔的泥多,谁耍赖不给补泥,大家斗上几句嘴不欢而散,一个个像小斗鸡一样气呼呼地回家了。一进家门就向妈妈诉说不平,妈妈只顾自己忙全不在意地说:“啥主贵东西呀,不就是泥吗?叫恁爸去菜地给你掘两铁锹回来,不就中了。”那泥土怎么能跟我们千锤百炼的“胶泥”比呢?我们心里很不屑,看来还得去湖边多挖几块泥巴,但不能将这个秘密告诉妈妈。

不知是我们爬排水洞来往太过频繁被大们看到了,还是因为迟迟晚归,妈妈们在大院里没找到我们的身影产生了怀疑,或是我们中谁说露了嘴,总之,我们行踪暴露了,一个个少不了挨一顿臭骂。大人的说法是:湖里有水鬼,到那儿就没命,很危险!不许再去,再去就不许吃饭!骗人,老师都讲了世上没有鬼!想想那次在湖边捉的小鱼用麻叶裹了烧着吃多美味,还有上次捉的小蝌蚪养在玻璃瓶里活得多快活,在那里我们还能看到色彩艳丽的翠鸟……天堂一样的自由天地,我们怎能舍得?所以我们不把这话放在心上,来往依旧,只是行踪更隐秘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阻止我们出去,爸爸们用小树枝塞满排水洞,堵住了出口。这倒难不往我们,七手八脚把树枝拉出,轻松搞定。再去,是一棵成人大腿一样粗的槐树躺在那儿,树冠顶住洞口。嘿,大人们为了不让我们出去玩还真下气力,竟伐了一棵树堵在这。我们也不服气,坚决战胜困难,不顾槐刺的刺痛,把树冠上的小树枝一枝枝折断拖走,露出洞口。我们猫着腰爬过去,脸上身上都挂了彩了,心里却是无比的兴奋,来到院外再次欢呼:“我们赢了!我们赢了!……”家长也和我们扛上了,抬走了大树,挖来几铲子大粪放在洞里。看着那几只绿头蝇在上面飞来绕去,一股股臭气熏来,我们傻眼了。这是谁的爸爸出的馊主意呀!我们服了,服了!

这会儿,调皮的志刚眨眨眼睛笑了笑,用手指着挨着南墙的大树,我们都明白了。抱着大树爬上高墙,再骑在高墙上挪几步,移到墙外的柳树旁,抱着柳树溜下去。愈难得到,就愈显得珍贵,家长愈阻拦,我们愈觉得这里其乐无比。兴尽晚归家,一个个浑身脏兮兮的,有的还把衣服挂破了,家长见他们用尽了招数也不管用,只得拿出杀手锏一一打骂一顿,当然嘴甜些的小孩还是能逃脱大人的魔爪。

我们决定暂时缴械投降一一还是先不去“新天地”玩了。虽然当时不明白家长不让我们去湖边玩耍的原因,但惹爸妈生气总是不对的,我们不约而同地要做乖孩子。

“黑猫警长”与“一只耳”

夏季很快来临了,几场暴雨将排水洞冲洗干净。我们那颗贪玩的心又蠢蠢欲动了,趁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我们,我们又不约而同地偷偷爬出来玩耍。

在某一天,我们因为贪玩再次受到惩罚一一不准吃饭,当然家里嘴巴甜的小孩再次幸免于难。傍晚,我们四、五个倒霉蛋儿饿着肚子,像幽灵一样在空荡荡的一排排仓房前游荡,不知不觉来到了花生脱皮机前。前不久,销售员李叔为粮所拉来一单大生意,把仓房里的花生去皮,“走”花生仁利润更大,所以这些天脱皮机一直在工作。此时已下班,花生仁已装袋入库,仔细看花生脱皮机的出口处还留有许多花生仁。我们如饿虎扑食,你一把我一捧,风卷残云般将花生仁吃光,抹抹嘴揉揉小肚子四散回家。

为了下次不挨饿,我们开始提前做准备了。傍晚,趁下班无人,领着弟弟妹妹到机器口,每人装上一小兜花生仁藏在草丛里,等到下次挨罚时来吃。我们自以为聪明,行动时却被老所长逮个正着。我们做鸟兽散躲在暗处观察,老所长绕着机器看了看,驻足一会儿倒背着双手走了。

我们做贼心虚不敢回家,军军懊丧地对妹妹说:“爸妈肯定会不要咱们了。”妹妹当时就哭了说:“妈妈要我,呜呜……”此刻,大家都沉默着。月亮慢慢爬上树梢,星星眨眼好奇地看着我们,我们在一个仓门外竟互相依偎着睡着了。醒来时,看到妈妈们拿手电照着我们说:“找到了,找到了!看,都在这儿呢,跟一窝小鸡仔一样。”

妈妈拉着我和弟弟的手回家,洗脸洗手吃饭,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可我羞愧得只想哭,犯了大错爸妈还肯要我们,爸妈真是太好了!吃完饭妈妈说所长要给我们开个会,自己去水泥路灯下集合。我拉着弟弟来到时,老所长和四、五个小伙伴己经到了,我们低头站成一排,心情沉重就像待审的犯人。

人到齐了,老所长说话了:“我知道你们最喜欢动画片《黑猫警长》,我问问你们呀,你们敬佩谁?讨厌谁?”

这下我们来精神了,大声嚷到:“喜欢黑猫警长,黑猫警长……讨厌一只耳。”

“因为一只耳是小偷,总偷粮食。特别可恶!”

“哦,那你们再说说咱们这儿是哪啊?”老所长又问。

“咱们这是大粮库,大粮仓。"我们抢着答。

“好好好,说的很对。你们的爸妈就是那看守粮仓的猫,你们现在却要当偷粮的老鼠,对吗?”

原来自己就是那只可恶的“一只耳”,我们羞愧极了,低下头来不出声。

老所长语重心长地说:“看样子是知道错了,你们生在这儿长在这儿,这儿是你们的家,你们要看好家门,不能监守自盗。再有,爹妈忙的时候别总去疯玩,院外的水深着呢,掉进去就没命了!别总让爹妈担心,南墙外不许再去了。你们回去吧,把拿走的花生交给爹妈,明天上班时放到仓库里就没事了,散了吧。”

这件事过后,我们不再像野马一样疯跑着去玩儿了。放学后,见家长没有下班我们就去帮爸妈做做收尾工作一一打扫打扫卫生,收拾收拾工具,或回家一边写作业一边做饭。我们总想多出点力,将功折罪。

这个机会一直等到某年的又一个收粮季。那年,粮所按国家的粮食保护价格大量收购小麦,当时何止一排排粮仓装满了粮,就连仓房前的空地和主干道上都被一个个四四方方粮仓一样大小的粮垛占满,我想象不出这有多少斤小麦,只知道每一垛小麦的计量单位是万吨。此时,防盗工作是重中之重,当孩子们在梦中熟睡时,大人们正头顶着星星在夜幕中巡逻。

一天下课,我看到几个同学挤在偏僻处窃窃私语,我好奇也围过去听,其中一个同学居然在说他爸爸每晚上去粮所偷粮,白天又把偷的小麦再卖给粮所,卖了钱天天在家做好吃的。我当时就火了,张嘴要嚷,感觉有人拉我衣角,忙止住了。原来是小卫,她拉我到无人的地方,告诉我别声张,装作不知道,放学回去告诉老所长。

老所长听了神情凝重,说我俩做得对,嘱咐我俩这事谁也不要说出去,在学校继续装作不知道,说完骑上自行车去报案了。

一晃几天风平浪静地过去了。一天早晨,我刚起床,爸爸就兴奋地告诉我偷粮贼逮着了。原来,偷粮贼为保险起见,隔了几天没有来,今天刚露头就被这几天埋伏在暗处的警察给抓住了。真是大快人心,我跳起来拍手叫好,又忍不住问爸爸:“你们天天巡逻,为什么都抓不住偷粮贼呢?警察才是真正的黑猫警长呢!”“是是是,你说的对!不过,这也有你们的功劳!”爸爸溺爱地刮了我一下鼻子,接着气恼地说:“他也太狡猾了,晚上不来,专等黎明行动,大家都放松警惕回来早早吃饭好去上班,谁知让他给钻了空子。要不是你们告诉所长,那么多小麦我们还没发现粮食少了呢!”

我们立了大功,为了奖励我们,老所长让明浩的爸爸开车带我们去兜风。

伴随着一路欢笑,我们来到黄河防洪大堤上,黄河岸边的风景尽收眼底,天底下是一望无垠的田野,让我不禁想起“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的诗句。

小麦苗刚露出地皮,还不能遮住地面显得十分娇嫩,乡亲们为了明年的收成,三三两两地分布在广阔的田间忙碌,呵护着麦苗茁壮成长。我突然明白了老所长让我们到黄河滩的深意,想想粮所大院那一垛垛粮山是黄河水滋养出来的,更是农民辛苦创造出来的,我们作为滩区儿女要珍爱,守护这来之不易的能养活万千人口的粮食。我高声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伙伴们热情响应,背诵了一遍又一遍。

……

吉他声渐止,我的思绪慢慢拉回,儿时的我们在快乐、淘气、懵懂、跌撞、关爱中长大,我感叹少年时光美好,也认真生活在如今的每一时每一刻,愿现在的某一时某一刻成为儿女与我记忆小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晶莹美丽的浪花。

本文作者

祝凌云

长垣县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你拥有怎样的内心,你就拥有怎样的现实”

下期再见!

监制:朱何停

编辑:七月棠棣安然陈向楠

本期编辑:七月

长按







































中科白癜风专家寒假会诊
白癜风规范化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2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