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一片绿叶,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岳西。他服务岳西四十余年初心不改,他与岳西人民休戚与共,他让岳西茶叶名扬天下,他为岳西农民脱贫致富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名字叫——“钱子华”。
捍卫翠兰品牌,打造传世名茶
创牌不易,保牌更难。打造翠兰品牌、提升翠兰影响力,始终是钱子华心中的锦绣目标。20世纪初,翠兰品牌出现三大问题:品牌归属不当,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品牌自信缺失。如何维护与推广翠兰品牌,颇叫钱子华烦神。
“岳西翠兰”品牌本由部门创造,应属全县人民,后因企业改制变成了私企商标。其后果是一家企业做不大,其他企业无权做,政府支持品牌找不到着力点,群众怨声四起。许多茶厂、茶企为谋生路被迫另起炉灶,一时间,“新茶”品牌蜂起,外地客商雾里看花,不知选谁是好。面对如此局面,钱子华于年在报刊撰文,提出“满天繁星不如一轮明月”的观点,主张以合法方式将“翠兰”商标收回,按公共商标管理方法,交县茶业协会管理,由协会授权更多有条件的茶厂和公司使用。年元月,在县委关心下,这一设想变成现实。自此,岳西翠兰实行“公共商标(翠兰)+企业商标”的双商标模式上市。困扰岳西茶叶多年的品牌问题,由此迎刃而解。岳西翠兰成为全国名茶之后,价格翻几番,每到茶叶上市季节,外地茶商纷纷奔赴岳西采购新茶,茶市兴旺,交易红火。此时,一些不地道的商贩、店家,无视品质,将外地质次价低的茶叶运到岳西市场,冒充岳西翠兰出售,从中谋取厚利。乱象极大地破坏了岳西翠兰的美好声誉,钱子华为此忧心忡忡。为抑制市场不良行为,钱子华采取多种对策。首先,由茶叶局编制《岳西翠兰茶标准》《无公害岳西翠兰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这两份技术性文件,年被定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岳西翠兰终于“有标可依”。第二,钱子华以茶业协会理事长名义,每年组织一次茶叶评比,让优质翠兰标准深入人心。第三,将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法申报非遗技艺,并获省政府批准。第四,每年组织本县茶企参加省内外各类茶叶博览会、品鉴会,借此培养企业的品牌意识。第五,创办《岳西茶业》简报,开通《岳西翠兰茶叶网》,宣传岳西茶业动态、先进典型、加工技术和茶叶文化。第六,配合县政府每年前往合肥、上海、杭州举办岳西翠兰专题推介会。以上做法,优化了市场环境,提高了岳西翠兰茶知名度。钱子华多次带队,会同县工商管理局到多地茶叶市场,查稽假冒,依法打击各种危害岳西翠兰声誉的不法行为。年,岳西县茶业协会被安庆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品牌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要让岳西翠兰成为传世名茶,行稳致远,必须让全县人民对其产生品质自信与品牌自信。钱子华长期坚持做两件事:一是将岳西翠兰拿出去参加各种评比,争金夺银,二是坚持挖掘、整理岳西茶叶历史文化。继年被评为新中国首批新十大名茶、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后,年,岳西翠兰又获中国(芜湖)国际茶博会金奖;年,被评为安徽十大品牌名茶;年,获第七届(韩国)国际茶博会金奖;至年,四次作为国礼赠送俄罗斯总统、柬埔寨国王、丹麦女王等多位外国元首;年入选全国“两会”用茶。著名茶学家王镇恒老先生为岳西翠兰题词,盛赞“岳西翠兰,茶中上品”。现在,岳西翠兰已是中国含金量很高的茶叶品牌。经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年其品牌价值19.69亿元。年6月28日,岳西翠兰上榜年全国地理标志运用工程项目,本年度获此殊荣的商标全国仅有七家。7月,钱子华就此接受河南电视台独家专访。岳西翠兰已成为一张闻名全国的靓丽名片。通讯员
柯万英
责编
程暑炜编辑
刘倩
主办单位
岳西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