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作文事半功倍善用课文内容作写作论据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http://m.39.net/pf/a_4709994.html

许多同学很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如果方法不得当,非常有可能吃力不讨好,感觉自己付出很多,却仍然得不到回报,从而失去积累素材的信心。

请耐心读一下今天的文章,相信,根据一吨的方法,一定可以事半功倍,从此走上积累作文素材的快车道,嗖嗖嗖,变身素材小达人。

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素材积累?有的同学可能积累了一本子的这种句子: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写作文时有用吗?一点儿用也没有。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素材积累。真正的素材积累,绝不是积累网络上来路不明的句子和段落,背诵下来将来抄在试卷上。真正值得我们积累的素材只有两种,一种是名人名言(包括诗词),一种是事例。先来谈如何积累名人名言。首先纠正大家一个观念:好作文一定要有名人名言。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错误的!为了写作文而囫囵吞枣地背诵几百条名人名言,真的是自讨苦吃,有这时间还不如背诵英语单词。为了在作文里硬套上名人名言,更是自讨苦吃,用地不得当,一下子就暴露出自己的短板。那一吨是在鼓动大家不要去积累名人名言吗?绝不是。我只是要强调一下,真正积累名人名言的途径,应该是这样的:在阅读中,我对一个名人名言特别有感触,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像这种,就要将它记录下来。就是要抱着这样一种“佛性”“随缘”的心态。可是,同学们现在积累名人名言是这个路径么?绝大多数都是拿到作文题目,然后百度一下关键词,挑出看着顺眼的几条来,安插到作文里。到了考试时,离开了百度,脑子里一条名人名言也想不起来了,就觉得自己之前的“积累”都白费了。其实没有白费,因为根本也没有做到真正的积累。但如果反过来,你是在在阅读中真正有感触的语句呢,哪怕没有办法完整复述,但基本意思肯定能够写出来。下面再重点说一下事例如何积累。积累事例素材,不在于多,不在于泛,在于素材一定要精。精的素材一定是非常经典的,而且能够适用于多个作文主题的。一个真正好的素材,可能十个八个主题的作文都能用。我们的脑容量都有限,将网络上能搜寻到的素材全部记住,根本不可能,这时候,一定要学会耍点小聪明,将有限的精力花费在一个顶十个的经典素材上面。那如何才能挖掘一个精的素材?我建议,不要图省事去吃别人总结好的快餐。而是从原始素材入手,总结出自己的精的素材。磨刀不误砍柴工,从原始素材入手虽然慢一点,但由于你阅读了原始素材,你对事例的细节就了解地丰富,感触相应地深刻,能够应用的主题自然会多。

今天,周老师要特别给大家分享一些好的经验,那就是:善用课文内容作写作论据!

01

我们一起来看看!

1、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一册3课)《拿来主义》

2、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精华,爱之心切,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不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吗?(可用于“选择”“美与丑”等话题)(一册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马克思,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不仅仅掌握革命理论,还在文学、科学各个领域中有很深入的研究和成就。真正的人才,是综合素质都优良的人,我们从马克思的身上,不是也可以得到某些启示吗?(可用于“人才”“素质”等话题)

4、恩格斯曾赞扬马克思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确,襟怀坦荡、具有崇高理想的人,都不会过多计较个人的恩恩怨怨的。(可用于“气量”“待人接物”等话题)(一册6课)《纪念刘和珍君》

5、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我们就产生了刘和珍等勇于反抗恶势力的女中豪杰,时至今日,面对那些丑恶现象,我们反而甘当“沉默的羔羊”吗?(可用于“正直”“抗争”等话题)(一册7课)《过万重山漫想》

6、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第一个驾驶独木舟航行过三峡的人更是勇士,没有第一,就没有第二、第三,人类社会,就是因有无数敢于创新的人们而灿烂辉煌的。(可用于“创新”“第一”“勇气”等话题)(一册8课)《简笔与繁笔》

7、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三国演义》《水浒传》长得壮美;《陋室铭》《爱莲说》短得精美。写文章如此,其他事也如此。世事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可用于“标准”“评价”等话题)(一册9课)《内蒙访古》

8、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如果不是抛弃那宽大的衣衫,笨重的战车,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小小的赵国如何能在诸雄包围之中屹立上百年?(可用于“改革”“创新”“吸取”等话题)

9、汉代宫女王嫱,面临着或老死宫中或出塞和亲的抉择,她选择了后者,为汉蒙的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最终名垂青史。(可用于“抉择”“团结”等话题)(一册10课)《锁忆》

10、身居高位,或当了某一领域的权威,也用不着盛气凌人、颐指气使,鲁迅先生就和蔼可亲地对待年轻人,他甚至还为青年人去补靴子。平等待人,别人会更加尊敬你。(可用于“权威”“平等”“礼待别人”等话题)(一册12课)《世间最美的坟墓》

11、美,不在于花巧,不在于堆砌,不在于华丽,朴实,同样是美。托尔斯泰那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的坟墓,不是被人们赞颂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吗?(可用于“美”“朴实”等话题)

12、现代社会,人们为生活奔波,为名利奋斗,是否忽略了最可贵的亲情?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曾深情细腻地描写了巴黎乡下的“冬天之美”:一家人围炉而坐,共叙天伦。这样的情景,我们现在也不多见啊!(可用于“亲情”“名利与亲情”等话题)(一册13课)《烛之武退秦师》

13、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胆识”“口才”“说话艺术”“综合素质”等话题)(一册14课)《勾践灭吴》

14、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振。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败总是难免的,积极的办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来。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他的失败够惨了吧,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吗?(可用于“失败”“坚持”“毅力”“坚韧”等话题)(一册15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15、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尤其是权贵者,往往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如果我们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会以为自己真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险了。(可用于“自知之明”“赞美与批评”等话题)

16、有的人,本来满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气,结果闹僵了。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的艺术问题。齐王纵然再有修养,也好歹是个国君,面子大得很,邹忌要讽他纳谏,也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国家强大,“战胜于朝廷”。(可用于“说话艺术”等话题)(一册16课)《触龙说赵太后》

17、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在这种情形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此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这种说话的态度,说话的艺术,恰恰是我们经常欠缺的。(可用于“说话艺术”“将心比心”“亲情”等话题)

(一册17课)《季氏将人伐颛臾》

18、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不是告诫过,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吗?(可用于“反腐介廉”“自我约束”等话题)

(一册18课)《寡人之于国也》

19、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可用于“环境与生存”等话题)(一册19课)《劝学》

20、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一册21课)《过秦论》

02

其实,这样的案例,还非常非常多!

举个我曾发过的栗子:汪曾祺写了篇回忆沈从文的散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我读了这篇散文,很有触动,对沈从文这个人有了很深的印象。文中提到的一些令我颇有感触的点,我总结起来,归纳一下大概可以用在什么作文主题上。这就成了我的精的素材。这是我总结的一部分: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将学生习作写得比较好的,自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去推荐发表。汪曾祺自己年以前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从文寄出去的。沈从文为青年学生寄稿件的邮费,也是很可观的一个数目。这个例子,可以用在青年成长、榜样、传承、为人师表等作文中。比如,可以这样用:任何一个青年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师益友。而真正的良师,一定不会局限于传道受业解惑,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充当青年人发展的垫脚石。就像沈从文,在捉襟见肘的西南联大时期,自掏腰包去邮寄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杂志发表。这个素材不仅精,更关键的是,它从此以后,就真正属于我自己了。什么样的素材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就是是你能够用自己的话将它准确地再现出来的。具体什么意思?来看如下这段话: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统统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这是梁衡在《读柳永》中的一段论述,比喻很准确、论述很精彩。我觉得我再也想不到比这更好的比喻与论述了。我想将这个素材积累下来,将来放在作文里用。但我不能直接背诵这一段,再喜欢也不行,阅卷老师肯定读过这篇著名散文。怎么办呢?我就用自己的话,将这段话的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如下:梁衡曾在《读柳永》中谈到,每个人都是社会这个打算盘上的一颗珠子,但在自己的人生算盘上,又都成了拨珠子的手。这个辩证关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我们时时处处受时代和社会制约,但却也时时处处能够通过自身的才华、学识掌控与改变个体命运。虽然远不如梁衡的原版论述精彩,但这段话放在作文里,绝对比我自己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好很多。关键是,这是我自己的话,我没有抄任何人。我在此强调一下作文写“自己的话”的重要性。有的同学会将积累的素材大段大段地摘抄到作文中(名言与诗句除外),这种摘抄如果不标明出处,就是抄袭,后果是很严重的。特别是要参加高考的同学,每个老师的阅卷量都特别大,万一你默写下来的素材与其他同学撞了车,后果不堪设想。但如果同一个道理、同一个事例,经过你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那就绝没有撞车可能,毫无后顾之忧。

素材积累

古诗里的春天,该有多美!

实战干货

备战高考:关于“倡议书”的满分作文(来自衡水中学)

实战干货

5分钟教你写一篇脑洞故事!

太实用了!初中作文新颖标题例,快转给孩子!

免费领取

《哈利·波特》中英文全集+个原声朗诵MP3

开学延期,视力告急,

眼科专家:不推荐孩子使用防蓝光眼镜

学生必备

台湾原版

《30日活化眼球训练操挂历》

原价折合人民币元

团购价:¥89

本产品是台湾原版,从香港代理获得引进,含一个挂历、一本杂志。

很多小伙伴都在使用,效果会因人而异,无论具体效果如何,但是至少从活动眼肌,放松视神经,锻炼视知觉和孩子的专注力上,都非常棒!

按住图片3秒→选择识别→开始购买

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y/5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