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不一定就能成功发表,但是能成功发表的都是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在评价一篇论文的能否成功发表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这样的话来描述。可见,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并非易事,而在写作的时候,我们肯定不能忽略以下的内容:
一、选题的问题1)忌课题不具有科学探索的倾向。课题没有明确的、具体的理论指导,没有研究假设,没有不确定性,不冒风险,没有探索倾向。
2)忌课题过于肤浅。例如,大量的调查研究仅停留在用百分比对不具有普遍意义的细小环节进行描述的肤浅层面,没有尽力探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没有注意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第三变量的引入):例如,很少有实验采用交互作用设计,很少有调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原因很简单:提出的研究问题过于表浅。
3)忌课题重心太高。不注重从“小”做起,片面追求宏大,用“战略”、“对策”、“发展”堆砌空中楼阁,表现出“倒金字塔”的倾向和“空泛化”倾向。
4)忌将专项等同于专业。将某一运动专项当作运动训练学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等专业看待,不能区分专项和专业的差异。
不注意或不愿意寻找自己的学科归属、学理取向和研究重心。
5)忌文献综述只综不述或只述不评,不从中提炼出研究依据。例如,文献综述部分太长,用“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的文字轰炸方式罗列看过的资料,期待博得评委“不念功劳念苦劳”的同情,却不对前人研究进行认真和详尽的评论,不明确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
又如,仅用很小的篇幅阐述选题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再如,在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之间,没有过渡段落或章节导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文献综述部分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流水帐似地罗列年代、作者和书刊名等,没有按照“问题或要素”等维度来展开论述框架。
6)忌不能全面掌握相关领域主要进展。例如,即便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外文文献,也不引述或很少引述国外研究成果;文献没有引述到当年或前一年;很随便地表示该领域未见相关研究,却没有在正确的关键词下进行文献查阅或没有进行扩展性的文献查阅;引用文献老化,不能反映该课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这样的话,如何做到站在巨人的肩上?
7)忌引用文献级别过低。例如:大量引用着作中阐述的成果;引用低档次刊物的成果;引用“浅谈”文章。
8)忌关键词无专业特征。例如:现代、当代、特征、现状、现状调查、对策、改革对策、影响因素等词。一般而言,关键词应是体育科学或母科学学术词典中可以查找到的词汇。
二、摘要的问题1)忌方法交待过粗,信息不全。例如,不交代被试情况、实验条件、问卷情况等。
2)忌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各部分失衡。例如,仅仅介绍结果和结论,问题和方法部分过于简单。
3)忌英文摘要用Chinglish
三、方法的问题1)忌忽视实验方法。不知道因果关系是科学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不知道探索因果关系的最佳方法是实验方法;不知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范式是实证主义,而实证主义的主流研究方法是实验;不会使用实验方法探索问题;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实验!
2)忌问卷的效度评价过于单一。仅有以专家评价为依据的内容效度指标,且专家评定过粗不细。不知道还有结构效度、预测效度等需要做定量化的考察。
3)忌胡乱套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例如,将事实题、单选题、排序题、填空题等放在一起,做内部一致性检验,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4)忌仅用问卷调查,方法过于单一。不会使用实验、电话访谈、面访、行动研究、日记分析、作品分析等其他类型的方法探索相关主题。
5)忌研究方法介绍得过于简单。这就无法让读者判断方法的完备性和科学性,无法让读者进行重复检验和后续研究。
6)忌违反绝对底线原则、不会进行多元分析。绝对底线原则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差异显着性的统计检验数目不应超过样本数目(Schutz,Gessaroli,)。但一些论文在样本不大的情况下,采用了过多的显着性(可靠性)检验,在应当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时采用的却是单元统计分析。
7)忌罗列非主要方法。核心方法用的是调查或实验,却罗列非核心方法如文献资料法,更可笑的是还罗列逻辑分析法、比较法,以为列得越多越科学。这个问题根源于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程序的区分未被学生认识到。应当认识到,与科学理论一样,科学方法也是分层的,包括方法论层面、研究方式层面和研究手段层面。
8)忌仅用百分比进行数据分析。而且,分析还很肤浅,使读者觉得和中学生、大学生的思维深度、思维高度以及数据分析水平区别不大,甚至更低。
四、结果与讨论的问题
1)忌数据轰炸。例如,可以合并的表格仍以拆分形式展示;用大量表格堆砌研究结果。再如,用表格展示原始数据而不是加工后的数据。
2)忌讨论不对应实证研究所得到的资料或数据。让读者感觉做不做研究、得到什么结果都无所谓,反正讨论和结论都先写好了。
3)忌提出的“理论”和设想缺乏调查、实验的实证支持。凭借臆想提出主观、空洞、自鸣得意的观点,缺乏调查、实验的数据支持和全面、扎实的论证。
4)忌不找出并讨论本研究结果中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例如,仅仅停留在“本研究证实了前人研究结果”,无创新性。再如,在展示和讨论数据图表时,仅做描述,不能透过数据去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5)忌不将研究成果做概括性的提炼和总结。这种见木不见林的问题反映出逻辑思维和理论素养的不足,导致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恰当的抽象与概括,举一而反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