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梗大叶的寿眉,原来还是个宝贝

寿眉应该是白茶中的奇葩了,和银针比较不能说不丑,大叶片子散乱无序,甚至还带不少茶梗。

但是确是白茶广泛普及的“第一”茶,受众极为广泛,很多茶友头回喝白茶,往往就是寿眉了。

其产量、销量甚至存量也都是白茶中的王者了,江湖地位不可谓不高呐~~

01

从何由来?

寿眉一词,和白牡丹是一样的出身,都在最早在建阳生产,不过是代指等级较低(三级以下)的贡眉。

寿眉和贡眉分不清的,点我瞅瞅。

白茶早期主要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尤其深受香港市场的欢迎。

香港地区不喜贡眉的“贡”字,就以象征美好寓意的“寿”字替代,称呼低等级的贡眉为寿眉。

寿眉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后面在不同生产时期,其实际指代含义也有较大变化,现在一般是指由大白或大毫茶树的嫩枝或叶片制成的白茶产品。

因寿眉市场火热,建阳地区所产寿眉已经跟不上需求,福鼎、政和部分茶商于是把一些白牡丹降级当做寿眉出口。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前寿眉就已经非常受欢迎了。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白茶外销市场受阻。福鼎政府调整茶类结构,注册福鼎白茶相关商标,大力发展白茶产业,转向内销。

在白茶转向内销的市场征战中,寿眉也是立了汗马功劳的。

寿眉产品在白茶中国售价比较低,口感又是比较甜醇,不苦不涩,适口性非常强,对小白茶友非常友好,进一步加速了白茶的北方新茶友的普及,及带动白茶成为国内茶叶市场的鼎盛发展。

相较于其他白茶,寿眉性价比更高,是现在流通最广的白茶产品。为了规范市场,并和菜茶品种制作的贡眉相区分,年制定白茶国标《GB/T-》时,将寿眉单独划为一类。

02

寿眉特征:

寿眉不好看,甚至往往是带梗的,外形粗散,远不如白毫银针精致,但这恰恰形成了它滋味甜醇的典型特色。

常见的寿眉干茶色泽灰绿带黄,芽心小或不带毫心,叶态略卷稍展。内质香气清纯;汤色杏黄或橙黄;滋味醇厚;叶底黄绿软亮,有红张。

寿眉采摘要求低些,所以产量就比较高,散茶外形蓬松,占空间就比较大,造成存储和运输的成本比较高。这就直接促进了寿眉压饼的发展,压成茶饼或茶砖后,更加方便贮运,茶商茶友也都乐于接受。所以我们在市场上常见寿眉都是饼茶,散茶并不多见。

寿眉采摘相对来说较晚,有芽有叶,芽叶嫩度不同。比如寿眉芽心上带白色茸毛,制成干茶后显白色。嫩叶比较绿,做成干茶后显灰绿或暗绿。如果带有黄片,制成干茶后稍显黄。一片叶子上,嫩梢中嫩茎含水量高于叶片,在萎凋过程中嫩茎容易氧化泛黄发褐。白茶加工中,鲜叶散热不均,叶片产生红变。寿眉鲜叶量大,在萎凋过程中摊放厚度比较高,中间的萎凋叶通风受阻,就有可能出现局部散热不匀而产生红变。所以与其他白茶相比,寿眉干茶色泽有白、有绿、有红、有黄,显得有些花杂。03

真假寿眉?

老白茶口感甜醇,有枣香、药香、陈香等,且消炎下火等药效功能强,市场售价逐年增长。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市场最老白茶的需求,也催生了一些不法商家起了造假的念头。

寿眉是老白茶造假的主力军!

白茶从年由少数茶商销往广州和北京市场,直到年白茶开始流行,白茶优秀品质才逐步被大多数国人所知,那到现在也不过15年的时间。

起初茶商存茶意识并不强,市场上10年以上的白茶,量少价高。

若是一款年份寿眉,卖的很便宜,这时候就要先打个问号了!

真金不怕火炼,咱从外形、滋味、香气、汤色、叶底,这5个角度来对比分析下。

因素

自然陈化5年的寿眉

假寿眉

外形

整体褐黄色,仍可看到一些黄绿、暗灰绿色;叶片与梗带光泽

整体黑褐色,灰暗;无绿,无光泽

滋味

甘甜生津,粘稠、柔顺

滋味淡薄,卡喉,甚至有酸味

香气

纯正,药香、陈香、枣香、或荷香等

有异味,酸馊味,香气单一

汤色

琥珀色、金黄,橙黄、橙红,明亮

茶汤发红、暗、浊

叶底

色泽黄绿,叶底柔软,可以看到叶脉,鲜活有韧性。

破碎,暗黑色,干硬

△人工造假寿眉

如果知道了这些干货,还是担心买到假寿眉?咱还有办法,直接选择白茶品牌店,相比较而言,品牌门店更爱惜羽毛,更有质量保证,买的能省心啊。

喝茶是为了健康,百十块钱能买到的老寿眉,咱还是别喝了。

保命要紧,溜了溜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xz/8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